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推荐阅读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>公司风采>

员工文学作品欣赏: 清明的思绪

发布时间:2016-04-01 13:28:25  浏览次数:642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 清明,与春节、中秋、端午并称中国传统四大节日。 我们对清明最初的了解,是它作为中国重要的纪念日之一的祭祀的功能。 相传晋献公的骊姬,设计杀了太子申生,另一个儿子重耳流亡,重耳后来回国,成为晋文公。封赏群臣,独忘介之推。介子推于是隐居于绵山,晋文公派人寻找不得,从建议放火烧山,结果把介子推和老母烧死于一棵大柳树下。晋文公为了纪念他,规定那一天不准生火,即为寒食节,是清明节的前一天。
      随着时代的发展, 祭祀不再是清明的唯一成分。政府对文化的重视,把清明当做法定假日;越往后祭祀的成分越淡化了,清明也由从纪念先人的一种沉重,逐渐演变成生态、社会、政治和文化上的一个综合性的节日。
      在中国的这些传统节日里, 唯一一个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的节日,那就是清明了。“清明前后,种瓜种豆”,“河边路旁,栽柳种杨”,“植树造林,莫过清明”,“清明要明,谷雨要雨”。春天有益于万物的繁衍和发展,在春天开始萌动的时候,清明是去放松和接近自然的一个很好的季节,是到野外郊游踏青的很好的时机,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。自古以来,描写清明的古诗词就很多,最有名的,当属唐代诗人杜牧的那首《清明》:
 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
 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 清明对于家庭宗族的意义在于,祭祀先人和亡故的亲人,活着的人可以互相安慰,也是在异乡的亲人们可以有一次团聚的机会。在墓地短短的时间里,我们的心情很沉重,想起了亡故的先人。而
清明也使得我们对父母的情感变成了永恒。
      清明的文化意义是民族、历史、习俗的一种传承。当我们逐渐淡忘的时候,这个节日就来临了,而且在这一天会强化这个文化的意义,把习俗与情感联系在一起。精力越分散,放在亲人身上的精力就越少,亲情就越来越淡,但是不能指责。任何一个故去的人都应当祝福活着的人。人死去,不是一种恐怖悲哀的事情,而是享乐。活着的人大不可太过悲哀,也不可演变为一种伪悲伤。关键是要在思想上对先人、先烈的纪念与感恩。普希金说,“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”。具备了感恩,就知道了善,知道了是非,但不可伪,不能仅仅流于形式。在清明节这个时段,会想到为民族牺牲的先烈,会想到曾经给与我们恩惠的人,会想到给与提供各种方便和条件的人;不能数典忘祖,牢记民族的传统和文化;更要去感谢亲人、感恩社会。
      所以,清明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传递和思想的承载。文化就像水银泻地,无孔不入,无处不在,渗入到我们的意识和生活中去。清明和我们中华民族相始相终,它是一个永久的节日,也是一个伟大的节日。永久在于我们感情上生活上需要它,说它伟大,就在于它能激发我们伟大的意识,唤醒我们崇高的意识,更唤起我们内心深处那与生俱来的良知。
 
 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在线咨询 申请合作 开关音效